全国热线:400 0087 916

english
中文 English

资讯中心

国家遴选的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竟也“吃不开”?

2015-10-12 2891

此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卫计委委托,曾经遴选过两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但这份名单在大医院却 “吃不开”


“三巨头”垄断医械市场

提起CT、核磁共振这类医疗专用设备生产厂家,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但如果说到美国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这些国际品牌相信不少听众都耳熟能详。事实上,正是这三家被业界称为“GPS”的巨头,牢牢地垄断着我国医疗设备的市场。


其实,根据卫计委的统计,目前国产医疗设备绝对数量占比并不低,甚至超过了80%,但遗憾的是,都集中在了中低端领域。而进口医疗设备凭借价格昂贵、技术整合度大、科技含量高等优势,占据着医疗设备“金字塔”的顶端,以不到20%的数量占比,赢得了90%的市场价格。有听众可能会问,中国的科研能力有目共睹,神舟能上天,蛟龙能潜海,为什么国产医疗设备在高端领域就抬不起头?医疗设备厂商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

国产医疗器械靠模仿,核心技术不足是硬伤

对于国产高端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不少医院的一线医生都不太认可,甚至认为是在国外产品身后“邯郸学步”。河南商丘某医院CT室医生李志强说,和进口医疗设备相比,国产设备在技术、软件和硬件上都有差距。


李志强说,国产的大型医疗设备,比如CT核磁3.0以上的都是进口的,我国最多能早到1.5,据了解,国产CT跟别人合资能造到16排,还是模仿人家的。

而在国产医疗设备生产行业业内人士看来,这其实是长久存在的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歧视”。由于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大部分国产医疗设备确实停留在模仿阶段,核心技术上也有不足,这让国产医疗设备在人们的观念里就输在了“起跑线”。


所以虽然不少国产品牌现在已经可以走出国门,被欧美市场认可,但在国内,却仍时常遭“白眼”。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在合资期间,同一条CT生产线上,既贴牌生产“飞利浦”产品,也生产“东软”自主品牌的产品。一模一样的质量,贴上洋标签,市场价格竟然相差四分之一。要想攻占国外品牌据守多年的市场,并不容易。


武少杰分析称,一是需要自身确确实实把产品做好,另一方面是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从用户角度讲,也需要时间,让他慢慢认识到国产品牌不一定就比进口的差。当然,医疗产品确实有它的特殊性,技术含量必须高,而且人命关天,接受起来会比家电产品慢一点。

雪上加霜,政策缺失推进国产医械“缺席”医械市场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的缺失,也是国产医疗设备在市场中“缺席”的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各个相关部门都表示将加大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扶持力度,但很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国产医疗器械经销商王小红举例,此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卫计委委托,曾经遴选过两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但这份名单在大医院却 “吃不开”。目前我国现行采购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在购置大型设备时需要拿到相关部门批准的购置证,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以至于千辛万苦拿到“购置证”后,医院往往“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王小红表示,政策法规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现在连县医院,只要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拿到证必须进最高端的。

而高端医疗设备招投标环节中的灰色地带,更让很多国产设备厂商吃了哑巴亏。


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斌说告诉记者,看现在医疗设备整体的布局,整个采购的现状,很多在招投标环节,潜规则这么多。很多企业都认为,投标某种意义上讲还不如不投。

价格低依旧得不到消费群体认可

众所周知,国产医疗设备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价格低是否就意味着质量打了折扣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对国产医疗设备的认知不够,大大影响了患者与市场的信任度,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自主品牌的价格被大大压低。此外,国产设备价格低廉也存在着客观原因,并不直接与质量有关。

康达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永梅告诉记者,国外产品研发花十年研发出来,国内花三年。研发成本肯定少的多。其二,国外产品对市场的利润率控制非常好。利润率必须要达到百分之多少,要来控制市场,因为它垄断。第三,保修外的一个维修成本,比如买350万的机子,一年的保修最起码不会少于75万。

政府鼓励创新,三种情形可特别审批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医疗设备、器械生产厂商中,中小企业多、产业集合度低,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这确实是行业的整体现状。有数据显示,全国生产医疗设备企业超过1万5千家,但是形成规模、销售额过亿元的仅有三四百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司司长王者雄表示,未来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热情,增强国产品牌的产业竞争力。


王者雄认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非常重视和鼓励医疗器械的创新性活动,总局已经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于符合几种情形的产品予以特别审批。

一是申请人在中国拥有产品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


二是相关产品的工作原理或者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产品安全性或有效性与相关产品具有显著的优势,或者有根本性的改进,特别是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


三是已经研发的产品已经基本定型。目前这些程序是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针对创新产品给予了特别的审批渠道。这项措施得到了业界广泛支持和好评。


【来源】央广网

【整理】TACRO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杨 13260664005),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