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400 0087 916

english
中文 English

资讯中心

器械民族品牌奋发图强正当时

2015-10-11 2885
5月初,“西门子公司被调查”的“乌龙事件”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谈论最多的是,跨国巨头多年来主导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导致价格虚高,从而加剧了“看病贵”问题。这一事件再次引起各方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关注,他们迫切期盼民族品牌能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民族品牌备受关注
谈及我国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欣喜的是,医疗器械是我国近几年发展最快的行业;忧虑的是,产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真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或具有科技前沿技术的创新产品少之又少。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水平较低、核心技术较少、品牌影响力小,导致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高附加值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碌碌无为”。

不过,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现在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这从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7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上即可看出。

5月15~18日,被视为医疗器械行业风向标的CMEF在上海举行。据媒体报道,此次展会有超过600种新品上市,其中包括3D打印、基因诊断等诸多前沿科技产品。而在诸多拥有前沿科技的高新医疗器械产品中,不乏国内企业的身影。

“这次展会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不再是外资企业独秀舞台,不少国内优秀企业展出了许多国产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和国内外客商。”一名参加展会的某医疗器械企业总经理对记者说。

在CMEF上,民族品牌上海联影不仅备受业界关注,而且也是参加展会人员重点关注的国内优秀企业之一。

据了解,上海联影在CMEF展示了四年来自主研发的全部核心技术及20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设备,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同时,联影首次对外发布了“U+互联网医疗”战略布局,主要推出3款业内首创的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动态多极3.0T磁共振(MR)仪、双模态128层CT机、mrCT。

上海联影研发人员介绍,此次推出的动态多极3.0T MR采用联影首创的动态多极调节技术和开源创享平台,可面向临床科研工作者构建MR产、学、研、医合作平台,助力打破科研壁垒,实现专业科研成果自由分享;业界首台双模态128层CT搭载了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高端“时空”探测器,开创了双模态成像,在扫描速度倍增的同时,可大幅提升微小病灶与早期病变检出率;业界首台mrCT可以提供低密度分辨率和多模态迭代低剂量算法,实现实时全息多维成像。

“在此次展会上,民族品牌不甘落后于跨国巨头,就拿上海联影来说,无论是展台位置还是规模,以及新产品发布的数量,与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相比,一点都不处下风,甚至一度抢了跨国巨头的风光。最令业界感到高兴的是,在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领域,不再是外资品牌担当‘主角’,多家民族品牌亮出了不少新产品,展示出了强劲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透露了和外资企业‘叫板’的底气,这种气势和场面在过去难得一见。”一名参加展会的某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积蓄力量破局高端市场
记者注意到,除上海联影推出多款创新产品外,深圳迈瑞等国内多家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在CMEF上都高调宣布展出众多创新产品,欲从长期垄断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外资企业手中分得一杯羹。

记者从国家科技部了解到,目前,像数字化平板X线机、64排CT、高端彩超、1.5T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植入式可充电双侧脑起搏器、心脏支架等一批重大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一批前沿技术取

得了先导性突破,医学影像等产业领域整体上呈现出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演进的发展态势,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科技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打破外资企业垄断的部分高端产品中,民族品牌居功至伟,并展现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但是,在高端市场,民族品牌真的具备“叫板”跨国巨头的实力和底气吗?

“就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水平来看,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虽然近年来,民族品牌发展很快,在某些高端产品上有所突破,但从综合实力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力来看,民族品牌要想和跨国巨头一较高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不久本报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研讨会”上,一名参会的企业代表对记者说。

正如这位企业代表所言,目前,无论是企业实力还是市场业绩,民族品牌还无法和GE、西门子等跨国巨头相提并论。但从CMEF上可以看出,民族品牌正在积蓄力量,加速朝这个目标前进。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达地区纷纷组建区域联盟,如:北京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起,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9家机构组成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盟;深圳成立了医疗器械行业专利联盟,助力企业加强专利布局,提升企业国内外专利保护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运用水平。

“抱团取暖、联盟作战,将进一步提升民族品牌的竞争力。”北京某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说。

未来十年,民族品牌或“硬气”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底气之所以开始加强,主要是源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医疗器械市场的巨大潜力。”上述企业代表说,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医疗设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某些高端产品及大型医用设备领域,一些国产品牌逐步在市场崭露头角,正在冲击外资企业的垄断格局。国家对医疗器械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2014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被业界誉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年”。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益政策支持,国内企业正在积蓄力量破局高端市场。未来5年,国内企业将大举进军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外资企业垄断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局面将会被打破;未来10年,民族品牌或将逐步主导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将会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大爆发。”国家“十三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说,“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并大力支持。其中,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五大类医疗器械将是发展的重点。此外,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结合3D打印的个性化治疗装备、医用生物材料尤其是可再生的修复材料也将会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发展良机。

而最令医疗器械行业振奋的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关于医疗器械,《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在未来1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或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中国医药报

【整理】TACRO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杨 13260664005),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