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械,自主品牌“提气快跑”
中国著名品牌营销实战专家李旭先生认为:医械,属于明显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又属于综合性产业,多学科交叉,参与全球化竞争,技术门槛高,具有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们需要太多勇于创新的企业。商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国自主品牌的持续创新,提气快跑,不单依靠某个企业单打独斗,独领辉煌。而是需要整体医械企业的共同“提气”。
当然医械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梳理、战略调整是前提。
1:国家政策帮扶与体制的完善
现今:我们国内医械产业主要靠市场自我调节,缺少政府主导和相关扶持政策,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研发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风投、等资源关系没有协调和“配套式发展”。
在欧洲和日本,医械行业是国家作为福利行业来进行扶持的,虽然我们国情不同,但政府的利好鼓励政策会为产业发展带来光明。
―― 国家要从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医械企业一定优惠政策并不断扶持。
―― 在原材料、器械研发、生产,探索创新模式的同时,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
―― 制定相关机制,让国内的科研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更直接地协助企业技术创新。
―― 加强国产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扶持打造龙头企业,集群式崛起,增强与国际企业抗衡能力。
――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生产商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临床医生“智慧形”参与产品研发,提供更多符合国人特征和病症特点的适用型产品。
2:持续完善产业业态
整体来看,我们国内缺少对医械产业业态的宏观布局,尤其在高端医械的业态构建中我们势单力薄,力不从心。没有完整产业业态,其综合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力都将成为行业发展桎梏。因此,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要高度重视业态环境的构建和引导。
中国医械行业整体提升,不是单个企业的提升,业态的形成不是某些企业所能完成的,而是整个产业链业态的提升,需要在上下游以及配套环节进行全面完善,形成合力,最终构建起规模性业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结构性升级。
以深圳为例:创新型自主品牌企业200多家,占总数80%以上,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和销售额一直保持在7%至8%,许多企业已超过10%,出口额连续保持强劲增长。深圳的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医械检测中心等机构成为了这些企业创新研发的强力后盾。
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深圳医械企业涌现出以迈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和一批中高端的新产品,如彩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新型支架导管、基因探针等,其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高端产品水平,在中高端市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爱尔兰、德国杜塞夫都是著名的医械产业基地,产业链条较完善,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加工均由不同企业承担,企业间协作紧密。同时形成“一带多”局面,即一家领头企业带动周边几十家企业为其生产配件或代工。目前:深圳南山、江苏常州、山东等地,这些区域的医械圈也初具规模,但链条的完善仍需不断强化。
以产业园区做为基础,结合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势,可以将一些在精密加工、模具、新材料、等方面具备深厚基础的区域作为铺垫,从而来营造具有紧密联系的医械业态圈。同时通过上下游的协作,还可以避免产品同质化,以及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
3:战略突围,错位经营
医械门类众多,企业之间关联性偏少,研发将承担多个职能,投入与付出较大,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研发,难以摆脱同质化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所以在产业集群的战略调整下,要鼓励企业联合兼并,以“集群化”来提升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以此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
战略智慧、资本规模、联合共赢、商业模式、工业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在企业间要实现凝聚整合、优化配套,逐步聚焦并走向国际化,才能改变产业发展环境与格局,所以企业若赢得成功,首先是战略层面的崛起,蓝海突破,寻求效率和错位经营,超越眼前,拓展市场边界,为自己寻求有力产业位置,将各个经营环节协调整合,形成链条和网络,来构建自己竞争优势,推动自主品牌提气快跑。
【来源】medworld&吴同舒止血系统
【整理】TACRO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杨 13260664005),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上一篇:江苏三市医疗器械产业数据及特点
下一篇:国外新型诊疗器械研发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