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信念、包容、致远”是武汉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号召下,一个又一个精英向致众走来,共同致力于打造医疗器械创新创业技术法规咨询服务平台第一品牌,致力于完善医疗器械创新创业生态圈。在他们的身上,致众的价值得以放大和传播,而他们也因此和医疗器械行业结缘。即日起,致众定期推出“致众人风采”专栏,讲述他们关于医疗器械的故事。
对于致众而言,陈思全既是元老,也是新兵。
在致众尚未正式成立时,陈思全就和公司发起人曾建辉结识,并在初期参与过公司的系列活动。然而,陈思全正式加入致众,是在2016年2月份,距今仅半年。
初见陈思全,给人的感觉很精神,谈吐文雅,年轻幽默又不失沉稳,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陈思全说,他的故事,可以分为创业者、医生、临床总监三个场景,而这三重身份,均绕不开医疗器械。
武大医学博士,校园创业精英
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湖北省“挑战杯-精彩在沃”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在还未毕业时,陈思全身上就已拥有诸多标签。
2004年,陈思全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硕博连读。2005年,武大团委发起了一项校园创业计划大赛,陈思全和6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组成了一支团队,开启了一项专利的商业化探索历程。
当年的那场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共有30多个团队角逐,最终陈思全的团队胜出,被选派参加湖北省“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经过层层考验,陈思全的团队在省内拔得头筹,其项目又被选送参加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获得金奖,而当年全国共有8个项目获得金奖,湖北省仅有2个项目参赛。
一路的顺风顺水和巨大的荣誉,极大地提升了几个年轻人的自信心。全国比赛归来后,在各方的鼓励下,团队决定,正式启动创业计划。
从理论到实践,对于一群理论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的学子来说,可不是件易事,尤其是他们选择的是一个三类的医疗器械产品:壳聚糖生物医用敷料。
在我国,医疗器械是一个强监管行业,产品从研发到最终上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且需要面临诸多环节的风险和持续长久的投入。
2006年,陈思全的团队成立了锐尔生物科技公司,他担任董事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注册、临床试验等系列工作。在研发生产过程中,陈思全和团队成员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进,申请到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
创业的过程极其辛苦,最艰难的时候,陈思全连续工作了36小时,忍受了四个月“断粮”的痛苦。最终,陈思全和团队度过了一个个难关。2008年4月21日,公司终于拿到了产品注册证,可以开始商业化生产了。可此时,公司账上一分钱都没有了,没有钱就无法投入生产。所幸,公司的项目被人福医药相中,获得了1000万的投资。
此时的陈思全,也正面临着博士毕业的考验,加上融资后公司运作方式的调整,最终他选择了退出,一心攻克学业。
回忆起这段创业历程,陈思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磨练了意志,和一群有意思的人一起做了点事,也由此深入了解了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以及行业产业链。
远赴大连,牙科医院技术骨干
2012年,陈思全从武汉大学顺利毕业,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和他一起毕业的,还有他一路相伴的女友。虽有多重就业选择,但陈思全和女友选择了做医生。二人同为牙科医学博士,被大连口腔医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
毕业后,陈思全和女友远赴大连,开始了一段医生职业生涯。
在陈思全内心里,医生虽不是他最终的职业选择,但是他必须要经历的一段历程。在武大8年,陈思全获得了理论知识积累,也通过创业形成了对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制造全过程的深入认识。而医生,则是助他完成从理论知识型到专家技能型转变的重要步骤,也是他从使用层面观察医疗器械产品和产业的良好窗口。
进入医院后,陈思全因为技术理念先进且善于沟通,被安排在特需科。这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不仅服务对象层次高,而且集中了医院的先进设备。在特需科的一年多里,陈思全熟练掌握了各项设备的操作,成功完成了多例手术,专业技能快速提升,成为医院的技术骨干。
在特需科的历练结束后,陈思全进入牙体牙髓科,一边看病,一边给辽宁几所医学院的学生开展临床教学,也由此更频繁地接触牙科类医疗器械。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陈思全认为,如果站在医生及患者的角度考虑,医疗器械产品应当具备易操作、有效、安全、成本可控等特征,否则技术再先进的产品,也难以被推广使用。
这让他对当年的创业有了反思。在他看来,当年的产品虽然研发成功了,但面临着产品销售不畅的局面。其原因还在于,他们当时只顾着搞研发,却忽视了市场规模和需求,缺乏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量项目的可行性。
回归致众,打造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关键闭环
2015年底,陈思全已拥有三年多的医生执业经历。这段时间里,他实现了初衷,完成了一线从医经验的积累。
此时,陈思全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走?陈思全设想着自己的未来,如果继续做医生,再搞一些科研,完成系列职称的评级,最后升到主任医师,这可能是条不错的路,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恰好这时,陈思全曾参与过活动的武汉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完成了在新三板的挂牌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建辉和陈思全聊到了公司的发展愿景,致众将要打造医疗器械创新创业技术法规咨询服务平台第一品牌,致力于完善医疗器械创新创业生态圈。
对于医疗器械,陈思全并不陌生,之前的创业经历和医生身份,让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痛点有深入的认知。一直以来,陈思全都不是很看中物质名利,他追求的是,和看对眼的人一起做点事。而这些想法与曾建辉不谋而合,因为致众也在“坚持寻找相互喜欢和欣赏的人,一起做点喜欢和有意义的事”。
价值理念上的认同以及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共通认识,让陈思全决定回归致众,回归到医疗器械行业。陈思全说,当年致众创立时自己正博士毕业,未能加入,而现在回归,这看似偶然,实为必然。之前的经历让他更懂医疗器械,这也正是为了未来发展的积累。
目前,我国对于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一、二、三类管理,除了一类产品外,二、三类产品均需进行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又是产品获取注册证完成上市的最关键部分。所以,临床项目对于企业产品上市的成败至关重要。尤其是近两年,国家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新法规,监管体系越来越难,对企业合规的考验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临床CRO的价值和作用得以凸显。
加入致众,陈思全的身份是临床总监,负责统筹公司临床事业部,完成临床项目的实施。陈思全带领团队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合理地规划项目,控制项目进程和风险,提高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因为既在医疗器械领域创业过,又当过医生,所以在与医院临床机构沟通时,陈思全具备了优势。而在实际操作中,陈思全又要求团队成员的付出必须多于项目本身的需求,以资源“高配”的姿态来确保项目的质量,打造好医疗器械产品上市的关键闭环。
陈思全说,现在的工作,既有挑战更有动力。他觉得,带领一支团队从事临床工作,也是蛮有意思的事,因为这正是一群他看对眼的人。